海洋毒素 海洋生物来源毒性成分

海洋毒素
海洋生物来源毒性成分

  • 产品特性
  • 相关资料
  • Q&A
  • 参考文献

海洋生物来源毒性成分海洋毒素                              海洋生物来源毒性成分

海洋毒素

 

海洋生物来源的鱼类和贝类毒素,是引起食物中毒的原因之一。海洋生物来源毒素不仅存在于鱼类和贝类中,还存在于如海洋微生物、浮游生物等的微藻类或者海藻中,通过食物链富集在生物中,人类食用后会引起食物中毒。在日本,每年都会发生主要由河豚毒素(tetrodotoxin)和双壳贝类(牡蛎,扇贝)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日本《食品卫生法》会对这类中毒事件进行管制。

此外,随着地球气候的变化,毒素的分布也发生了变化。发生食物中毒的区域在不断地扩大,全球对各种各样的海洋毒素的相关研究也在进一步深入。

针对海洋毒素研究,FUJIFILM Wako可提供冈田酸、沙海葵毒素、雪卡毒素等各种与海洋毒素相关的检测和研究用试剂和试剂盒。

 

海洋毒素的分类和毒性成分

 

分类 成分 作用机制
鱼类 河豚毒素 河豚毒素

与Na通道结合,抑制Na+ 的流入。

雪卡毒素 雪卡毒素(CTX1B·CTX3C)

与Na+ 通道结合,提高Na+ 的透过性。

刺尾鱼毒素

作用于Ca2+ 通道,提高Ca2+ 的透过性。

其他鱼毒 沙海葵毒素

作用于Na通道,提高Na的透过性。

特异性作用于Na, K+ – ATPase。

蓝藻类 藻类毒素

微囊藻毒素(LR·RR·YR)

特异性抑制蛋白磷酸酶(PP)。

海绵

动物

海绵毒 花萼海绵诱癌素A

特异性抑制PP作用于Ca2+ 通道,

抑制Ca2+ 的流入。

Mycalolide B

与G-肌动蛋白结合并抑制肌动蛋白聚合。

抑制肌动球蛋白ATPase。

双壳贝 腹泻性贝毒 冈田酸(OA)
鳍藻毒素-1(DTX-1)

特异性抑制PP。拥有致癌的启动子活性。

 

◆雪卡毒素CTX 1B·CTX 3C


雪卡鱼食物中毒是世界最常见的海产品中毒,每年约有5万人受此影响。雪卡毒素(Ciguatoxin),作为引起中毒的原因物质,由有毒的沟鞭藻产生,是一种非常强的神经毒素。雪卡毒素(CTX)有着多种的类似物。

FUJIFILM Wako可提供通过全合成制备的雪卡毒素CTX 1B、CTX 3C以及可高灵敏度检测CTX 1B的ELISA试剂盒“CTX-ELISA 1B”。

 

产品概况

外观:薄膜

 

海洋毒素                              海洋生物来源毒性成分

Ciguatoxin 1B(CTX1B)



海洋毒素                              海洋生物来源毒性成分

Ciguatoxin 3c(CTX3C)

 

 

 

◆刺尾鱼毒素

刺尾鱼毒素(Maitotoxin)是由沟鞭藻产生(Gambierdiscus toxicus)的引起海产性食物中毒(雪卡鱼食物中毒)的物质之一,其以引起雪卡鱼食物中毒的栉齿刺尾鱼的大溪地语“maito“命名。它是已知化学结构中最大的天然有机化合物,表现出特异性摄取细胞外Ca2+ 进入细胞的作用。

 

产品概况

外观:薄膜

来源:Gambierdiscus toxicus

 

海洋毒素                              海洋生物来源毒性成分

 

 

◆沙海葵毒素

沙海葵毒素(Palytoxin)是从纽扣珊瑚(Palythoa tuberculosa)分离的毒素。它是在非肽性的化合物中,毒性仅次于刺尾鱼毒素的毒素。主要表现出较强的冠脉收缩作用。除此之外,还有报告称它在高浓度时具有溶血作用、末梢血管收缩作用、增加神经膜对Na+ 的通透性作用、释放组胺作用、抑制Na, K+ – ATPase作用等。

 

产品概况

外观:薄膜

水溶性:可溶于水

来源:Palythoa tuberculosa


海洋毒素                              海洋生物来源毒性成分

C129H223N3O54=2680.14  CAS RN®:77734-91-9

 

 

◆冈田酸


冈田酸(Okadaic Acid)是从日本矶海绵分离的腹泻性贝毒。已报道其具有非TPA型启动子活性,钙清除剂中平滑肌的收缩作用以及通过特异性抑制蛋白磷酸酶促进蛋白磷酸化等生理活性。

 

产品概况

外观:薄膜

甲醇溶性:可溶于甲醇

含量(HPLC):80.0%以上

来源:Halichondria okadai


海洋毒素                              海洋生物来源毒性成分

C44H68O13=805.00  CAS RN®:78111-17-8

 

 


◆冈田酸相关产品 Halichlorine


Halichlorine是日本矶海绵来源的生物碱1),对VCAM-1具有抑制作用2)。此外,有报告表示它能通过抑制NF-κB活化来减少单核细胞对内皮的粘附3,以及能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中的L型Ca2+ 通道。

VCAM-1是通过IL-4、TNF等刺激在血管内皮细胞中表达并与白细胞强力粘附的细胞粘附分子,被认为与炎症、癌症、移植器官排斥反应等密切相关。Halichlorine有望成为抗炎症、抗癌、免疫抑制的先导化合物。

 

产品概况

外观:白色固体

甲醇溶性:可溶于甲醇

含量(HPLC):94.9%(首批次)

来源:Halichondria okadai


海洋毒素                              海洋生物来源毒性成分

C23H32ClNO3=405.96  CAS RN®:178176-75-5

 

 


◆产品列表


河豚毒素

 

产品编号

产品名称

规格

包装

206-11071

Tetrodotoxin

河豚毒素

生物化学用

1 mg



雪卡毒素


产品编号 产品名称 规格 包装
038-25801 CiguatoxinCTX 1B
    雪卡毒素CTX 1B
生物化学用 100 ng
030-21581 CiguatoxinCTX 3C
    雪卡毒素CTX 3C
生物化学用 100 ng
382-14341 CTX-ELISA 1B
   雪卡毒素CTX1B ELISA检测试剂盒
1 kit

刺尾鱼毒素


产品编号 产品名称 规格 包装
131-19011 Maitotoxin
刺尾鱼毒素
生物化学用 10 μg

沙海葵毒素

产品编号

产品名称

规格

包装

165-26141

Palytoxin
沙海葵毒素

生物化学用

100 μg

 


藻类毒素

产品编号

产品名称

规格

包装

036-20341

Cylindrospermopsin
柱孢藻毒素

生物化学用

250 μg

136-12241

Microcystin LR
微囊藻毒素LR

生物化学用

250 μg

133-12251

Microcystin RR
微囊藻毒素RR

生物化学用

250 μg

138-12843

Microcystin YR
微囊藻毒素YR

生物化学用

50 μg

134-17041

Microcystin LR-15N10
微囊藻毒素LR-15N10

生物化学用

10 μg

137-17031

Microcystin RR-15N13
微囊藻毒素RR-15N13

生物化学用

10 μg

130-17021

Microcystin YR-15N10
微囊藻毒素YR-15N10

生物化学用

10 μg



贝类毒素

产品编号 产品名称 规格 包装
152-03271 Okadaic Acid
冈田酸
生物化学用 25 μg
158-03273 100 μg
155-03381 Okadaic Acid Sodium Salt
冈田酸钠盐
生物化学用 100 μg
038-14453 Calyculin A, 95.0+% (HPLC)
花萼海绵诱癌素A
生物化学用 10 μg
032-14451 100 μg
042-33671 Dinophysistoxin-1
鳍藻毒素-1(DTX-1)
生物化学用 100 μg
156-03551

OA・DTX1 Mixture Standard Solution

(each 1mg/L Methanol Solution)

OA・DTX1 混合标准液 (各1 mg/L 甲醇溶液)   

食品分析用 2 mL



其他毒素

产品编号 产品名称 规格 包装
132-12081 Mycalolide B 生物化学用 100 μg
193-11831 Stellettamide A Trifluoroacetate, 95.0+% (HPLC) 生物化学用 100 μg


 

◆相关产品


冈田酸甲酯


产品编号

产品名称

规格

包装

089-10441

Okadaic Acid Methyl Ester
    冈田酸甲酯

生物化学用

100 μg

 


日本矶海绵甲酯


产品编号

产品名称

规格

包装

089-10441

Halichlorine
VCAM-1抑制物

生物化学用

100 μg


※ 本页面产品仅供研究用,研究以外不可使用。


参考文献


1)

Kuramoto, M., Tong, C., Yamada, K., Chiba, T., Hayashi, Y. and Uemura, D. : Tetrahedron Lett.37(22), 3867(1996).


2)

Kuramoto, M., Arimoto, H. and Uemura, D. : Mar. Drugs2, 39(2004).


3)

Tsubosaka, Y., Murata, T., Yamada, K., Uemura, D., Hori, M. and Ozaki, H. : J. Pharmacol. Sci.113, 208(2010).


4)

Tsubosaka, Y., Murata, T., Kinoshita, K., Yamada, K. and Uemura, D. : Eur. J. Pharmacol.628, 128(2010).